2023 年前三季度,全市物流业总收入达到903.9 亿元(达2022年全年的85.99%),物流业发展稳中向好,货运量保持平稳增长,物流成本持续下降,为全市经济上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1.物流需求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社会物流总额 18062.5 亿元,达 2022 年全年的 80.8%。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 12974.3 亿元,达 2022 年全年的 81.6%;进口物流总额 332.5 亿元,达 2022 年全年的80.5%;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388.6 亿元,达2022 年全年的 82.8%;农产品物流总额 1166.3 亿元,达 2022 年全年的 80.3%;再生资源物流总额 138.4 亿元,达 2022 年全年的 77.2%;外部流入物流总额 3062.4亿元,达 2022 年全年的 77.6%。
2.物流成本不断下降。前三季度,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 1253.7 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为 13.6%,较 2022 年底下降 0.1 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中,运输费用占比 51.3%,较 2022 年底上升 1.1 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占比 36.6%,较 2022 年下降 1.5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占比 12. 1%,较 2022 年上升 0.4 个百分点。
3.物流枢纽能级持续提升。合肥正式入选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复合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前三季度,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运营合肥国际陆港一期、中外运供销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完成货物吞吐量 1547.2 万吨、增长约 10%,实现业务收入 33.78 亿元,发运中欧班列(合肥)736 列、增长 20% ,发运铁海联运集装箱 5.98 万标箱、增长 51.6%。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运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公共物流中心一期等重点项目,派河港一期正式投入运营,枢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34.58 万标箱、增长 12.2%,件散货吞吐量 146.28 万吨、增长 19.2%。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新开通“合肥—郑州”“合肥—鄂州” 2 条国内全货机航线、“合肥—达拉斯” 1条国际全货机航线,前三季度完成货邮吞吐量 8.2 万吨、增长 37.9%。
4.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合肥物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构建“水陆空”立体开放大通道,加快打造高能级物流枢纽城市。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含升级)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等 3 家国家 4A 级物流企业,肥西老母鸡食品有限公司等 4 家四星级冷链物流企业。当前,全市各类物流企业超过 13000户,拥有 A 级以上物流企业 83 家。维天运通成为港股“数字货运第一股”,初步形成“全链路数字货运+货车司机社区+车后服务”。大众安徽智慧物流项目建设智能网联软硬件基础设施,分期开展智能网联电动卡车、自动驾驶接驳巴士等智慧物流场景的测试运营。